李倉期董事長(右2)、雲科大企管系系主任-賴其勛(左2)與雲科大企管所同學合照
雲林的「庄腳囝仔」如何隻手創立超過五億港幣的企業版圖?家族企業是否一定得繼續傳子不傳賢呢?另外,長期在外經商的李倉期董事長,更沒有忘記他的故鄉,以實際行動來回饋鄉里,他又是怎麼做的呢?
李倉期,雲林縣虎尾人,1993年於香港註冊立期公司,目前是立期電線電纜有限公司董事長。
經營理念 傳承創新、勇於創業
立期公司在組織架構上是非常嚴謹、嚴密的,李倉期認為,充分的分層負責能使公司在經營中遇到各種協商的問題時,不論是在供應商或是在產品研發上,每個人都清楚知道該負責甚麼部分。當衝突產生時,由總經理或更高層的董事長出面協商,聽取各方意見後,並憑著自己的經驗做最後的裁示,公司完善的制度規章,能讓員工照著走完成工作。
近20年來經歷了全球金融海嘯,與大陸電子賣場的形態改變,3C電子產品在亞洲與歐美的消費習性也不同,李倉期認為,因應產業變化,改變經營模式與策略,及發展新領域、新事業是企業生存的要素之一。
李倉期不贊成家族成員經營公司並轉型成為家族企業,應以人才為優先考量,聽從專家的建議,使其在公司扮演什麼角色,就做好該角色的事情,讓公司能夠長久經營。面對經營環境惡劣的情況下,不希望將來讓孩子承接立期事業,對於創新傳承,鼓勵學子勇於創業。
打造中國「台鮮屋」 行銷雲林農產品
李倉期經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雲林縣農民辛苦生產的柳丁、大蒜等農產品,因為行銷通路受阻、價格崩盤,以致血本無歸,因此決定由3C電子連接線製造跨足食品銷售,並激起他決心要在中國大陸建立連鎖店賣台灣特色農產,開創另一個新事業版圖。
經營事業得做功課,要進入新事業更要先了解市場,看好大陸瘋迷台灣農產品,在2010年便積極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,透過資管、工管及企管的師學生,分別在大陸的上海、北京、重慶、天津及深圳等地,實地的做台灣食品在市場接受度調查。中國大陸對於台灣食品具有很高的接受度,李倉期父親是台糖退休員工,他中學就讀台南新營的南光中學,與台糖頗有淵源,初期想引進台糖產品進入中國,台糖系列產品、有機產品都是選項之一,不過他仍積極在布局台灣特色商品加入,找到了優質安全且具特色的雲林農產,更豐富「台鮮屋」的產品線。
李倉期矢志要打造「台鮮屋」成為中國「連鎖小型特色超市」的指標性品牌,以台灣高山茶葉、台灣當季水果、雲林特色醬菜、古坑咖啡、台灣蜂蜜、素食產品及台糖系列產品為主力。
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獨資設立物產館
李倉期受雲林縣長蘇治芬:「凡是對農民有利的事,就去做。」的一句話所感動,毛遂自薦爭取與雲林縣政府合作,以西螺大橋為意象設計的「台灣雲林物產館」到廣州深圳,設立經費全由李倉期出資,也因而創下首座由民間企業獨資設立的特色物產館。
庄腳囝仔回饋 鼓勵學子向學
從事電線電纜事業的李倉期旅居香港多年,他是生長在虎尾道道地地的雲林「庄腳囝仔」,在事業有成之餘不忘回饋鄉里、關心地方教育,除了資助公司當地村民子女就學,補助企業員工子女就學獎助金之外,在虎尾安慶國小、崇德國中、斗六正心中學、台南南光中學及雲林科技大學、虎尾科技大學等學校長年提供獎助學金,鼓勵學子發憤向學。
李倉期表示,小時候父親在台糖公司上班,他和媽媽則在台糖的空地上種菜貼補家用,他就讀台南南光中學時,每週回家後要返回學校,媽媽必須四處張羅才能湊足一百五十元,讓他帶到學校充當生活費,他知道鄉下窮苦人家小孩讀書的辛苦,所以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,也希望能幫助別人。
青年忠誠度高 贏中國最大關鍵
李倉期認為年輕人應建立自信,懂得堅持、發揮創意、革新及另類的正向思考,相信沒有做不到,只有想不想,朝向夢想不要等待、勇敢去追。他以個人在兩岸三地經商的經驗,肯定台灣學生學習基礎紮實、有正確的價值觀、忠誠度高且向心力強,是未來勝過中國學生的關鍵。